医证候的疗效,总有效率各组两两比较,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。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改善的疗效,
各组两两比较,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。相关症状和体征的疗效分析,各个组间均无差异。
Ⅲ期临床试验结果:在中风病综合疗效方面,丹参多酚酸高剂量组和丹参多酚酸低剂量组均优于血塞
通组。中医证候的疗效方面,丹参多酚酸高剂量组优于血塞通组,其余组间差异,均无统计学意义。
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改善疗效:丹参多酚酸高剂量组和丹参多酚酸低剂量组均优于血塞通组。
中医证候各单项症状复常率方面,治疗期间三组中医证候各项症状评分结果显示:丹参多酚酸高剂量
组、丹参多酚酸低剂量组均可明显改善中风病引起的半身不遂,口舌歪斜,言语謇涩或不语,头痛,
肢体疼痛,麻木不仁,心烦易怒等症状,统计分析结果试验组优于对照组。
丹参多酚酸高剂量组和丹参多酚酸低剂量比较,临床痊愈率、显愈率和总有效率差异多数无统计学意
义。仅仅个别高剂量组优于低剂量组。
安全性方面:临床试验期间,Ⅰ期临床试验40例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了相关的安全性检查,Ⅱ、Ⅲ期
临床试验中治疗组治疗前后均进行了安全性检查的例数:血常规498例、尿常规496例,便常规459
例,肝功能(ALT497例、AST496例)、肾功能(BUN498例、Cr498例)、心肌酶(CK482例、
CK-MB477例)和心电图496例。多数治疗治疗前后均正常,有部分患者出现治疗前正常治疗后异常
以及治疗前异常,治疗后异常加重者,多数异常或变化较轻,认为多数无临床意义,与试验药物无
关。但少数变化较明显,认为与试验药物可能有关。
Ⅰ期临床的单次耐受性给药,大剂量组(4支/日/人)用药后3例用药后出现头晕症状,无其他不适主
诉,持续约20分钟左右,头晕症状自行缓解。研究者判定与试验药物关系可疑;小剂量组(0.5支/日/
人)1例用药后24小时检查心肌酶CK升高为648U/L,CK-MB升高为26U/L,1天后复查,CK为
1549U/L,CK-MB为40U/L,7天后复查CK为261U/L,CK-MB为25 U/L,研究者认为可能是运动后感
冒有关,与试验药物无关;用药后少数患者出现了舒张压的轻度降低,不排除与药物有关。连续给药
小剂量组(1支/日/人),4例受试者用药后轻度头、眼胀满感,研究者认为与药物可能有关。
Ⅱ期临床试验:丹参多酚酸低剂量组(1支/日)有1例用药1天后,血压150/100mmHg,伴双唇麻木,用
降压药后仍未下降,第7天血压170/110mmHg,停药,血压恢复正常,不排除与试验药物有关。注射
用丹参多酚酸高剂量(2支/日)组1例用药7天后,出现面部、耳后散在大量红斑、丘疹,瘙痒,未处
理,持续数小时自行消失。患者前一日晚进食虾蟹,研究者认为不排除与试验药物无关。
低剂量组2例,ALT、AST分别由治疗前的30U/L、30U/L升高为治疗后的127U/L、86U/L,1例由治疗
前的48U/L、38U/L升高为治疗后的78U/L、45U/L,认为与试验药物可能有关。
Ⅲ期临床试验,注射用丹参多酚酸高剂量组(2支/日),1例用药第3天,输液40分钟后,出现皮肤潮
红,出汗,症状较轻,调慢滴速,未停药,30分钟后症状消失,继续给药后未再出现类似症状,研究
者判定与试验药物可能有关;高剂量(2支/日),1例用药1天后,自觉全身发热,但体温正常
(36.8℃),无面部潮红、全身皮肤无皮疹、无咳嗽等症状,1小时后自行消失,退出试验,研究者
认为与试验药物可能有关。低剂量(1支/日)1例,用药第3天,自觉头痛、眼胀,持续2小时,自行
缓解,继续给药后未再出现类似症状,研究者认为与试验药物可能有关。
高剂量组有2例CK、CK-MB治疗后均轻度升高,1例CK、CK-MB分别由治疗前的144.95U/L、28.8U/L
升高为284.9U/L、34.35U/L,1例CK、CK-MB分别由治疗前的153U/L、5U/L升高为560U/L、31U/L,
复查后恢复至53U/L、13U/L,认为与试验药物可能有关;高剂量组有1例治疗后CK-MB由原来的17
U/L升高为43U/L,1周后复查降至20U/L,认为与药物可能有关;低剂量组1例ALT、AST分别由治疗
前的36.8U/L、37.2U/L升高为治疗后的79.1U/L、81U/L,疗后复查分别为37.6U/L、39.2U/L,认为与
试验药物可能有关;高剂量组1例ALT、AST分别由治疗前的38.9U/L、37.3U/L升高为治疗后的103U/L、
85U/L,疗后复查分别为32.7U/L、30.6U/L,认为与试验药物可能有关。